热点书库

第1章 先贤孔子何以走上神坛奉为"万世师表"? (第1/2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热点书库】地址:www.zgshyb.net

孔子,名丘,字仲尼,公元前551年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陬邑(今山东曲阜)。

孔子的一生其实很不幸。3岁丧父,17岁丧母,20岁时,致仕,步入鲁国官场,到了黄金年龄,又遇鲁国内乱,家臣擅权。55岁时,因直言反对鲁定公接受齐国女乐荒疏朝政,被拒辞职,开始长达14年周游列国颠沛流离的"穷游"讲学生活。67岁时,妻子过世。69岁返回鲁国时,儿子孔鲤去世。70岁时,最得意的门生颜回去逝。72岁时,另一个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,被剁成肉酱。73岁时,孔子患病不愈而卒。

可以说,孔子一生是在大不幸中度过的,他的坎坷遭遇让人潸然泪下。然,孔子仍达观地直面现实,始终不忘初心,坚守教育事业,为教育奉献了毕生的心血,从而走上一条光辉的教育大道,成为古代最早最杰出的教育家,得以步入神坛,被后世称之为"至圣先师",奉为"万世师表",成为"世界十大文化名人"之首。

那,了不起的先贤孔子,一代教育大家,究竟在教育上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?

一、 最早提出"有教无类"的教育理念

启蒙读本《三字经》第一段话就写道: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。"

这段话是孔子在鲁国创办学校时,最早提出的教育理念。

孔子认为,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,都应该接受教育,因人的本性是善良的,天赋素质原本差不多,性情也相近,之所以出现个性差异,主要是因为人出生后所处的环境不同及所受的教育影响所致。

后来,孔子的弟子就把他的这一教育理念总结为:有教无类。

为了奉行自己的这一教育理念,孔子亲力亲为,从20岁受任为鲁国委吏(也就是管理仓库的小官)起,就一边干行政工作,一边从事教育。

26岁,孔子开办私人学校,打开私人讲学的大门,开始广招学生。这就是我国历史上"私学"的发端。

孔子此举顺应社会发展,打破了当时鲁国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,让更多的平民也能够受到系统、专业的教育,无疑深得老百姓支持和拥护。

于是,在孔子"有教无类"的教育理念指导下,通过与学生谈话、个别观察等方式,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家庭背景等具体情况,而采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新书推荐

死遁后回穿,我被迫修罗场 天灾末世:物资女神我都有 我家孩子疯到你了吗? 龙珠:在第七宇宙成神! 2024年行情 盗墓:长生从穿越成吴二白的儿子 宝可梦:一个女孩探索世界的故事